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建设单位机构代码: 建设单位法人: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 建设单位详细地址:
**** | |
915********94604XN | 杨小川 |
张记忠 | **省****县 |
凉山州**集中发展区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项目类型: 建设性质: 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名录):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 工程性质: 建设地点: 中心坐标: ****机关: 环评文件类型: 环评批复时间: 环评审批文号: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排污许可批准时间: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项目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运营单位名称: 运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单位: 验收监测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竣工时间: 调试起始时间: 调试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起始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形式: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1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装置技术改造项目(固碱生产线) | ****) |
| |
2021版本:044-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农药制造;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产品制造;炸药、火工及焰火产品制造 | C2612-C2612-无机碱制造 |
| **省****县 凉山州**集中发展区 |
经度:102.20693 纬度: 27.45894 | ****生态环境厅 |
| 2016-01-07 |
川环审批〔2016〕2号 | 915********94604XN001R |
2019-11-17 | 3000 |
104.4 | **** |
915********94604XN | 凉山****公司 |
****3400MA620JGM3C | 四****公司 |
915********324974H | 2024-03-13 |
| |
2025-02-27 | 2025-03-27 |
| https://www.****.com/gs/userCenter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规模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生产工艺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50%液碱蒸发生产工艺: 32% NaOH溶液加入Ⅱ效蒸发器,浓度从32%提升至39%。浓缩后碱液经Ⅱ效碱泵加压后,经过碱液换热器和冷凝水换热器加热后进入Ⅰ效蒸发器,浓度提高至50%,浓缩后碱液再经过Ⅰ效碱泵加压后,经碱液换热器、碱液冷却器冷却到45℃进入罐区储存销售。 公用工程送来的蒸汽0.7MPa,通过蒸汽调节阀后进入Ⅰ效蒸发器,蒸汽冷凝水经Ⅰ效阻气排水罐后流过冷凝水换热器被低温碱液进行冷却后送出界区。Ⅰ效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作为Ⅱ效蒸发器的加热介质,Ⅱ效冷凝水进入冷凝水罐。Ⅱ效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在蒸发表面冷凝器中冷凝,蒸发真空泵抽吸负压,产生的冷凝液进入冷凝水罐回收。 冷凝水罐的冷凝水通过冷凝水泵将冷凝水送出界区外回收利用,部分冷凝水做为片碱系统二次蒸汽降温和蔗糖罐化糖用。 98.5%片碱蒸发生产工艺: 碱系统:蒸发部分生产的75度的50%液碱经调节阀稳定流量后进入预浓缩器,将浓度提升到61%,用浓碱泵将61%的浓碱,再送至最终浓缩器的降膜管中,碱液在下降过程中被高速蒸汽拉成均匀的液膜并与高温熔盐进行热交换,脱水呈98.2%的熔融碱,流入闪蒸器闪蒸到98.5%以上浓度,然后经碱液分配器均匀分配,分别进入两台结片机,冷却制成片碱,经半自动包装机定量称量成25Kg/袋包装堆码入库,即为98.5%片碱。 蒸汽系统:最终浓缩器的二次蒸汽经降温增湿后进入预浓缩器,给50~61%浓缩提供热量,蒸汽冷凝后通过预浓缩阻汽排水罐后进入冷凝水储罐。预浓缩器产生的二次蒸汽进入浓缩表面冷凝器,冷却为液态后进入冷凝水储罐,不凝气由浓缩真空泵抽吸排出,从而产生高负压。 蔗糖系统:将50kg固体食品级白糖放入蔗糖罐中的吊篮里,和冷凝水泵输送来的冷凝水混合后,再打开工艺空气进行搅拌,溶解得到10%的蔗糖溶液,通过蔗糖计量泵输送到进预浓缩器管线和碱液混合。 片碱机系统:熔融碱进入特殊设计的片碱机弧形碱锅中,熔融碱粘附在转鼓表面被迅速冷却到60℃左右,刮刀片刮下并破碎为均匀的碱片进入料仓待包装。 为片碱机冷却熔融碱提供冷量的是循环冷却使用的纯水,纯水进入转鼓内表面的喷嘴后,被喷射成雾状冷却转鼓,转鼓内的水被工艺空气压出,进入回收水槽,通过回收水泵打到片碱机水冷却器冷却后进入片碱机。 半自动包装系统:半自动包装机与片碱机料仓连接,人工上袋后包装机自动夹住,进入自动灌装、计量程序,给料形式采用双螺旋给料形式,解决物料的堵塞,确保给料时有一个连续稳定的物料流,同时采用密封弧门控制,使包装精度得到充分保证。达到设定重量后,包装机自动松袋,进入输送机、缝包系统,实现平稳过渡同步缝包、自动断线。 除尘系统:半自动包装机均设置了完善的除尘系统。夹袋灌装机设计为双层内抽风式结构,并配备标准除尘接口,这些除尘口与洗涤罐连接后能有效的控制粉尘外泄,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洗涤液回收到稀碱槽中。 熔盐系统:将浓度从61% 浓缩至98.2%所需的热量由熔盐提供。 熔盐系统由熔盐槽、熔盐泵、熔盐炉、熔盐炉控制系统组成,熔盐由硝酸钾、亚硝酸钠、硝酸钠三种硝酸盐,按质量百分比为53%:40%:7%的比例配成。固体熔盐在熔盐槽内被其内的电加热器和蒸汽盘管加热熔化为液态,经熔盐泵加压进入熔盐炉,被加热至425℃,进入最终浓缩器的降膜管,将碱液浓缩至98.2%,然后回流入熔盐槽,进行往复循环;熔盐炉以电做为加热源。 | 50%液碱蒸发生产工艺: 32% NaOH溶液加入Ⅱ效蒸发器,浓度从32%提升至39%。浓缩后碱液经Ⅱ效碱泵加压后,经过碱液换热器和冷凝水换热器加热后进入Ⅰ效蒸发器,浓度提高至50%,浓缩后碱液再经过Ⅰ效碱泵加压后,经碱液换热器、碱液冷却器冷却到45℃进入罐区储存销售。 公用工程送来的蒸汽0.7MPa,通过蒸汽调节阀后进入Ⅰ效蒸发器,蒸汽冷凝水经Ⅰ效阻气排水罐后流过冷凝水换热器被低温碱液进行冷却后送出界区。Ⅰ效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作为Ⅱ效蒸发器的加热介质,Ⅱ效冷凝水进入冷凝水罐。Ⅱ效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在蒸发表面冷凝器中冷凝,蒸发真空泵抽吸负压,产生的冷凝液进入冷凝水罐回收。 冷凝水罐的冷凝水通过冷凝水泵将冷凝水送出界区外回收利用,部分冷凝水做为片碱系统二次蒸汽降温和蔗糖罐化糖用。 98.5%片碱蒸发生产工艺: 碱系统:蒸发部分生产的75度的50%液碱经调节阀稳定流量后进入预浓缩器,将浓度提升到61%,用浓碱泵将61%的浓碱,再送至最终浓缩器的降膜管中,碱液在下降过程中被高速蒸汽拉成均匀的液膜并与高温熔盐进行热交换,脱水呈98.2%的熔融碱,流入闪蒸器闪蒸到98.5%以上浓度,然后经碱液分配器均匀分配,分别进入两台结片机,冷却制成片碱,经半自动包装机定量称量成25Kg/袋包装堆码入库,即为98.5%片碱。 蒸汽系统:最终浓缩器的二次蒸汽经降温增湿后进入预浓缩器,给50~61%浓缩提供热量,蒸汽冷凝后通过预浓缩阻汽排水罐后进入冷凝水储罐。预浓缩器产生的二次蒸汽进入浓缩表面冷凝器,冷却为液态后进入冷凝水储罐,不凝气由浓缩真空泵抽吸排出,从而产生高负压。 蔗糖系统:将50kg固体食品级白糖放入蔗糖罐中的吊篮里,和冷凝水泵输送来的冷凝水混合后,再打开工艺空气进行搅拌,溶解得到10%的蔗糖溶液,通过蔗糖计量泵输送到进预浓缩器管线和碱液混合。 片碱机系统:熔融碱进入特殊设计的片碱机弧形碱锅中,熔融碱粘附在转鼓表面被迅速冷却到60℃左右,刮刀片刮下并破碎为均匀的碱片进入料仓待包装。 为片碱机冷却熔融碱提供冷量的是循环冷却使用的纯水,纯水进入转鼓内表面的喷嘴后,被喷射成雾状冷却转鼓,转鼓内的水被工艺空气压出,进入回收水槽,通过回收水泵打到片碱机水冷却器冷却后进入片碱机。 半自动包装系统:半自动包装机与片碱机料仓连接,人工上袋后包装机自动夹住,进入自动灌装、计量程序,给料形式采用双螺旋给料形式,解决物料的堵塞,确保给料时有一个连续稳定的物料流,同时采用密封弧门控制,使包装精度得到充分保证。达到设定重量后,包装机自动松袋,进入输送机、缝包系统,实现平稳过渡同步缝包、自动断线。 除尘系统:半自动包装机均设置了完善的除尘系统。夹袋灌装机设计为双层内抽风式结构,并配备标准除尘接口,这些除尘口与洗涤罐连接后能有效的控制粉尘外泄,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洗涤液回收到稀碱槽中。 熔盐系统:将浓度从61% 浓缩至98.2%所需的热量由熔盐提供。 熔盐系统由熔盐槽、熔盐泵、熔盐炉、熔盐炉控制系统组成,熔盐由硝酸钾、亚硝酸钠、硝酸钠三种硝酸盐,按质量百分比为53%:40%:7%的比例配成。固体熔盐在熔盐槽内被其内的电加热器和蒸汽盘管加热熔化为液态,经熔盐泵加压进入熔盐炉,被加热至425℃,进入最终浓缩器的降膜管,将碱液浓缩至98.2%,然后回流入熔盐槽,进行往复循环;熔盐炉以电做为加热源。 |
无 | |
|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1.污染物治理/处置设施 1.1废水 废气水喷淋治理设施产生的废水,沉淀池收集处理后回用于电解装置,不外排;浓缩冷凝水,均为含有极低碱度的清净下水,回用于电解装置,不外排。 1.2废气 本项目废气为固碱包装废气。 固碱包装废气:采用水洗除尘+袋式除尘设施,处理后设置一根离地15m高排气筒达标排放。 1.3噪声 本项目运营期间的噪声污染源主要为设备作业噪。 本项目采取的治理措施为:设备基础减震、选用低噪声设备、利用厂房隔声等噪声控制措施。 根据检测结果,本项目运营期厂界噪声达标排放。 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本项目成立了突发****指挥部,定期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突发环境风险事件进行演练,主要进行事件处置措施的演练。 (2)本项目设置了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应急物资库。 (3)本项目编制了突发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文本,对项目运营期可能产生的突发环境防范措施,处置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指挥部分工明确。 (4)进行了重点防渗,起到防范作用。 项目运营期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合理可行。 3.地下水、土壤环境防范措施 3.1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1)源头控制措施 本项目实施清洁生产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项目采取一系列废水处理后回用的措施,提高了水循环利用率,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 (2)防治措施 本项目采取重点污防渗区:车间内管线、泵、生产设施内各种管线采用碳钢无缝管线连接;生产车间采用水泥硬化+2mm厚**度聚乙烯,渗透系数≤10-10cm/s;厂房外四周设置排污沟及围堰,围堰和排污沟采用采用粘土铺底,再在上层铺10-15cm的水泥进行硬化,用2mm厚的**度聚乙烯材料作防渗处理,防渗层渗透系数≤10-10cm/s。 3.2土壤防治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采取: (1)源头控制措施 对有害物质可能泄漏到地面的区域采取防渗措施,阻止其进入土壤中,即从源头到末端全方位采取控制措施,防止项目的建设对土壤造成污染。 (2)过程控制措施 从大气沉降、地面漫流、垂直入渗三个途径分别进行控制。 1)大气沉降污染途径治理措施及效果 本项目针对废气污染物设置了处置措施,废气污染物有效收集,废气达标排放。 2)地面漫流污染途径治理措施及效果 车间内管线、泵、生产设施内各种管线采用碳钢无缝管线连接;生产车间采用水泥硬化+2mm厚**度聚乙烯,渗透系数≤10-10cm/s;厂房外四周设置排污沟及围堰,围堰和排污沟采用采用粘土铺底,再在上层铺10-15cm的水泥进行硬化,用2mm厚的**度聚乙烯材料作防渗处理,防渗层渗透系数≤10-10cm/s。设置了事故应急池,能够确保事故废水不发生漫流。 3)垂直入渗污染途径治理措施及效果 项目按重点污染防治区采取防渗措施,防渗层在地表铺设,车间内管线、泵、生产设施内各种管线采用碳钢无缝管线连接;生产车间采用水泥硬化+2mm厚**度聚乙烯,渗透系数≤10-10cm/s;厂房外四周设置排污沟及围堰,围堰和排污沟采用采用粘土铺底,再在上层铺10-15cm的水泥进行硬化,用2mm厚的**度聚乙烯材料作防渗处理,防渗层渗透系数≤10-10cm/s。 | 1.污染物治理/处置设施 1.1废水 废气水喷淋治理设施产生的废水,沉淀池收集处理后回用于电解装置,不外排;浓缩冷凝水,均为含有极低碱度的清净下水,回用于电解装置,不外排。 1.2废气 本项目废气为固碱包装废气。 固碱包装废气:采用水洗除尘设施,处理后设置一根离地15m高排气筒达标排放。 1.3噪声 本项目运营期间的噪声污染源主要为设备作业噪。 本项目采取的治理措施为:设备基础减震、选用低噪声设备、利用厂房隔声等噪声控制措施。 根据检测结果,本项目运营期厂界噪声达标排放。 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本项目成立了突发****指挥部,定期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突发环境风险事件进行演练,主要进行事件处置措施的演练。 (2)本项目设置了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应急物资库。 (3)本项目编制了突发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文本,对项目运营期可能产生的突发环境防范措施,处置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指挥部分工明确。 (4)进行了重点防渗,起到防范作用。 项目运营期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合理可行。 3.地下水、土壤环境防范措施 3.1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1)源头控制措施 本项目实施清洁生产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项目采取一系列废水处理后回用的措施,提高了水循环利用率,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 (2)防治措施 本项目采取重点污防渗区:车间内管线、泵、生产设施内各种管线采用碳钢无缝管线连接;生产车间采用水泥硬化+2mm厚**度聚乙烯,渗透系数≤10-10cm/s;厂房外四周设置排污沟及围堰,围堰和排污沟采用采用粘土铺底,再在上层铺10-15cm的水泥进行硬化,用2mm厚的**度聚乙烯材料作防渗处理,防渗层渗透系数≤10-10cm/s。 3.2土壤防治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采取: (1)源头控制措施 对有害物质可能泄漏到地面的区域采取防渗措施,阻止其进入土壤中,即从源头到末端全方位采取控制措施,防止项目的建设对土壤造成污染。 (2)过程控制措施 从大气沉降、地面漫流、垂直入渗三个途径分别进行控制。 1)大气沉降污染途径治理措施及效果 本项目针对废气污染物设置了处置措施,废气污染物有效收集,废气达标排放。 2)地面漫流污染途径治理措施及效果 车间内管线、泵、生产设施内各种管线采用碳钢无缝管线连接;生产车间采用水泥硬化+2mm厚**度聚乙烯,渗透系数≤10-10cm/s;厂房外四周设置排污沟及围堰,围堰和排污沟采用采用粘土铺底,再在上层铺10-15cm的水泥进行硬化,用2mm厚的**度聚乙烯材料作防渗处理,防渗层渗透系数≤10-10cm/s。设置了事故应急池,能够确保事故废水不发生漫流。 3)垂直入渗污染途径治理措施及效果 项目按重点污染防治区采取防渗措施,防渗层在地表铺设,车间内管线、泵、生产设施内各种管线采用碳钢无缝管线连接;生产车间采用水泥硬化+2mm厚**度聚乙烯,渗透系数≤10-10cm/s;厂房外四周设置排污沟及围堰,围堰和排污沟采用采用粘土铺底,再在上层铺10-15cm的水泥进行硬化,用2mm厚的**度聚乙烯材料作防渗处理,防渗层渗透系数≤10-10cm/s。 |
采取水洗除尘与袋式除尘组合,会导致袋式除尘滤袋易损和清灰困难;袋式除尘器的滤袋在长时间使用后易破损;此外,当烟气中粉尘含水分较高时,粉尘容易粘附在滤袋上,导致清灰困难,阻力升高,影响除尘效果。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采取水洗喷淋除尘设施能满足废气治理要求 | |
|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总量控制指标 本次验收“3万吨/年固碱生产线”涉及的废气为颗粒物,不涉及废水排放;根据“十四五”期间国家实施总量控制的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故本次竣工环境验收不设置废气总量控制指标。 | 总量控制指标 本次验收“3万吨/年固碱生产线”涉及的废气为颗粒物,不涉及废水排放;根据“十四五”期间国家实施总量控制的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故本次竣工环境验收不设置废气总量控制指标。 |
无 | |
|
3、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成的) 本工程(本期建设的) 总体工程 总体工程(现有工程+本工程) 排放方式 实际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 许可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 实际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水量 (万吨/年) COD(吨/年) 氨氮(吨/年) 总磷(吨/年) 总氮(吨/年) 废气 气量 (万立方米/年) 二氧化硫(吨/年) 氮氧化物(吨/年) 颗粒物(吨/年) 挥发性有机物(吨/年)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156 | 0 | 0 | 0 | 0.156 | 0.156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废气水喷淋治理设施产生的废水,沉淀池收集处理后回用于电解装置,不外排;浓缩冷凝水,均为含有极低碱度的清净下水,回用于电解装置,不外排 | 无废水外排 | 与环评要求一致 | 无废水外排 | |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水洗除尘设施 |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1-2016)表3中排放限值 | 水洗除尘设施 | 有组织废气污染物 | |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本项目运营期间的噪声污染源主要为设备作业噪。 本项目采取的治理措施为:设备基础减震、选用低噪声设备、利用厂房隔声等噪声控制措施。 |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 符合环评要求 | 厂界噪声 |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1)源头控制措施 本项目实施清洁生产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项目采取一系列废水处理后回用的措施,提高了水循环利用率,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 (2)防治措施 本项目采取重点污防渗区:车间内管线、泵、生产设施内各种管线采用碳钢无缝管线连接;生产车间采用水泥硬化+2mm厚**度聚乙烯,渗透系数≤10-10cm/s;厂房外四周设置排污沟及围堰,围堰和排污沟采用采用粘土铺底,再在上层铺10-15cm的水泥进行硬化,用2mm厚的**度聚乙烯材料作防渗处理,防渗层渗透系数≤10-10cm/s。 | (1)源头控制措施 本项目实施清洁生产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项目采取一系列废水处理后回用的措施,提高了水循环利用率,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 (2)防治措施 本项目采取重点污防渗区:车间内管线、泵、生产设施内各种管线采用碳钢无缝管线连接;生产车间采用水泥硬化+2mm厚**度聚乙烯,渗透系数≤10-10cm/s;厂房外四周设置排污沟及围堰,围堰和排污沟采用采用粘土铺底,再在上层铺10-15cm的水泥进行硬化,用2mm厚的**度聚乙烯材料作防渗处理,防渗层渗透系数≤10-10cm/s。 | |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项目运营期不涉及固废产生 | 项目运营期不涉及固废产生 |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7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1)本项目成立了突发****指挥部,定期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突发环境风险事件进行演练,主要进行事件处置措施的演练。 (2)本项目设置了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应急物资库。 (3)本项目编制了突发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文本,对项目运营期可能产生的突发环境防范措施,处置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指挥部分工明确。 (4)进行了重点防渗,起到防范作用。 | (1)本项目成立了突发****指挥部,定期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突发环境风险事件进行演练,主要进行事件处置措施的演练。 (2)本项目设置了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应急物资库。 (3)本项目编制了突发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文本,对项目运营期可能产生的突发环境防范措施,处置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指挥部分工明确。 (4)进行了重点防渗,起到防范作用。 |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环保搬迁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区域削减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功能置换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地下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土壤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海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敏感点噪声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7、验收结论
序号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请核实该项目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验收结论 | 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