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荣山镇李家碥一矿扩建工程项目,生产规模由6万吨/а调整为15万吨/а。根据《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文件)有关规定,现向广大公众公示如下信息:
一、项目相关情况简述
⑴项目名称:******区荣山镇李家碥一矿扩建工程
⑵建设单位:****
⑶建设性质:改扩建
⑷建设地点: **市**区荣山镇
⑸建设内容及规模:采用平硐开采,开采标高为+1200m~+850m,开采煤层为Y2、Y4、Y5。矿井设计可采储量2115.39kt,**范围面积为1.67km2,矿山服务年限11.8年。
二、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一)本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1)废水:正常生产情况下,项目主要水污染源包括矿井井下排水、工业场地生产及生活废水。
(2)废气:本项目对周围环境空气可能产生影响的主要环节有锅炉房烟气,以及风井场地、地面原煤、矸石装卸点和运输产生的扬尘。
(3)固体废物:固体废物主要是井下采掘及原煤手选矸石,此外还有少量锅炉煤灰渣、生活垃圾、****处理站煤岩粉(泥渣)。
(4)噪声:在矿井开采过程中,井下采煤爆破、开采机械等井下设备将产生噪声,爆破产生的声压级一般≥110dB(A),开采机械噪声源强在70~90dB(A);****广场高噪声源主要有:风机房、锅炉房、原煤及矸石运输装卸、绞车房、机修间等,这些噪声源声压级一般为70~100dB(A)。
(二) 本项目闭坑期,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矿山开采结束后的闭坑期主要环保问题为:由于工程营运期间各生产、办公生活设施、矸石堆场占地使得土地使用功能改变、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以及矿井采空区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恢复。
三、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运营期
(1)正常生产情况下,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厌氧处理后,由周边农户外运施肥;矿井涌水经混凝沉淀处理后用于耕地浇灌。
(2)粉尘均采用洒水降尘措施,均可达标排放。
(3)项目产生的煤泥、煤矸石外售制砖;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送往环卫部门,实现项目固废无外排。
(4)对产噪设备和装置采取减振、消声、吸声、隔声等多种降噪措施,使场界噪声达标。
(二)闭坑期
矿山闭坑后应及时采取矿井封闭及**工业场地地面生态恢复措施,如:采取废石充填采空区、井巷口封闭、工业广场闲置场地迹地恢复、矸石堆场永久性坡面稳定化、种植植物、复垦等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措施。使破坏土地复垦(绿化)率最终达到85%以上。对**工业场地废弃地应采取最合理的方式进行废弃地复垦或绿化;对于可开发为农牧业用地的废弃地,应对其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采用生物工程进行废弃地复垦时,应对土壤重构、地形、景观进行优化设计,选择适合当地的物种、配置及种植方式。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符合国家关于煤炭开采的产业政策,厂址符合规划。尽管项目在建设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产生一定量的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但项目通过采取相应的环保治理措施,对建设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噪声等可进行有效防治,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将完全能满足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要求,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项目停止运营后,采取的措施行之有效。在认真贯彻落实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该项目在拟建地建设是可行的。
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获取方式
如果您对上述项目的情况介绍感到还不够详尽,或者想要更多地了解本项目的环评报告有关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查阅《******区荣山镇李家碥一矿扩建工程项目独立扩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查阅期限为:2013年6月3日——2013年6月17日。
六、征求意见的范围
凡居住地在厂区附近4公里范围内、年龄在16周岁以上的公民,均可对本项建设的有关环保问题提出自己的要求和意见,我们在收到大家的意见后,会归纳整理,并给出有关意见的答复。
七、意见的提交方式
可以通过书面、电子邮件、电话方式联系,提交意见时应同时附上以下内容: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单位或住址。
本调查概不受理任何形式的匿名意见。
建设单位:**市**区荣山镇田湾村四组(****)
联系电话:刘总 136****2277
环评单位:****研究院
联系电话:龙工 0816-****961
****
****区荣山镇李家碥一矿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 本
****研究院
二零一三年六月
**********区荣山镇李家碥一矿(以下称李家碥一矿)位于**市**区荣山镇田湾村,****办公厅下达的《关于**市煤炭**整合方案的复函》(川办函[2007]10号)中的独立扩能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由原30kt/a扩建到60kt/a。
原独立扩能初步设****委员会以川经煤炭函[2009]1574号文批准,核定生产能力60 kt/a,开拓方式采用平硐开拓;原采矿许******厅换发(证号:C510********611****4977),李家碥一矿原矿权设置范围由1~4号拐点圈闭,走向长约650m~920m,倾斜宽500m,面积0.37km2,开采标高为+970m~+850m,开采煤层为Y2、Y4、Y5。
根据******管理局“******区荣山镇李家碥一矿扩建工程开工建设的批复”(广利煤函[2010]49号),李家碥一矿于2010年8月开工建设,建设工期为10个月,设计生产能力60kt/a。根****管理局“******区荣山镇李家碥一矿**整合工程**建设工期的批复”(广煤发[2011]123号),李家碥一矿建设工期**6个月至2012年1月。根据煤矿企业整合技改建设工期备案表,同意**6个月至2012年7月。在此建设期间(2009年底至今),李家碥一矿未进行生产。
由于原**面积小,矿权范围内煤炭**储量不足,2010年5******厅****煤矿(已经探矿,并未开采)的探矿权变更为李家碥一矿,根据《划定**范围批复》(川采**审字[2011]0073号)文件,李家碥一矿新设矿权范围由原李家****煤矿**储量计算范围组成,由1~8号拐点圈闭,走向长约930m,倾斜宽约1800m,面积1.67km2,开采标高为+1200m~+850m,开采煤层为Y2、Y4、Y5。
现增划煤炭**后,**面积增大,煤层厚度增加,将有条件提高矿井机械化程度和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因此,矿方在征得主管部门同意后,2011年12月,矿方委托**蜀能矿山****公司修改设计。修改设计推荐矿井开拓方式仍采用平硐开拓方式,对井口位置、地面生产系统、水平划分、带区巷道布置和首采工作面的布置等方面进行了调整,采用高档普采采煤工艺,采用MG100/240-BW型极薄煤层双滚筒采煤机切割煤炭,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提升为150kt/a。修改的初步设计方案由****委员会出具《******区荣山镇李家碥一矿扩建工程修改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含矿产**开发利用方案)的函》(川经信煤炭函[2012]341号),“同意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由60kt/a提高为150kt/a”。该矿井的开采建设符合**省煤炭**勘查开采规划、符合国家有关煤炭开采的产业政策。
由于开采范围发生较大变化,原设计井巷绝大部分无法利用。修改设计后井巷工程量7296m,建设工期18.2个月(设计修改后开工之日起算)。
鉴于李家碥一矿设计生产能力改扩建前后发生变化,根据《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确定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形式为报告书。受建设单位委托,我单位承担了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单位通过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工作,进行了详细现场踏勘、资料收集、现状监测、详细工程分析及各评价专题研究后,按有关技术规范,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
****区荣山镇李家碥一矿(以下称李家碥一矿),位于**市115°方向,直线距离约17km,隶属于广******区)荣山镇管辖。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2′12″,北纬32°23′21″。**经约8km简易公路与荣山镇相连,荣山镇至**20km,至广(元)——罗(坝****车站约5km,交通方便。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区荣山镇田湾村四组,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2′12″,北纬32°23′21″,**范围由1~8号拐点圈闭,走向长约930m,倾斜宽约1800m,面积1.67km2,开采标高为+1200m~+850m。
**范围属**地貌类型,区内植被发育,以灌木、草本为主,杂木、松林次之,少量农耕植被,覆盖率约60%。工程所在地属农村地区,评价区以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村生态系统为主,根据初步调查,评价区内不含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及文物设施、无珍稀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无特别生态敏感保护目标。
**范围内无地表水体,相关地表水体为**西南侧825m的寺沟河,向西南流经8km汇入南河;也无地下水取水点,项目生产、生活用水以及**内农户用水取自**东面200m外的山泉水。**主要设施外环境关系分述如下:
****广场:场地标高+1002.687m,主要布置变电所、空压机房、煤棚。该处位于山坡中的台地,北靠山林,南接**道路,西南面180~300m有6户农户(高差50-100m),西面5m为遗留矸石山,矸石堆西侧连接有简易公路。目前遗留矸石山无挡墙、截洪沟渠等措施,因此需采取相应水土保持等措施。
****广场:井口标高+1069.782m,主要布置坑木房、机修房、综合楼、宿舍等公辅设施。该处西、北面为山林环绕,南面接**道路,周边500m范围内无居民住户等敏感点。
****广场:井口标高+897.74m,主要布置1栋倒班房。周边200m范围内无居民住户等敏感点。
****广场:井口标高为+1100m,位于树林中。周边200m范围内无居民住户等敏感点。
**矸石堆场:****广场西南侧、**公路东侧。周边500m范围内无居民住户等敏感点。
炸药及雷管库:****广场东侧100m,周边200m范围内无居民住户等敏感点。
各广场通过4m宽的**道路连接,道路向西途经8公里至荣山镇集镇。
工业广场外环境关系详见环评报告书“表1-15矿井建设环境保护目标及对象”。
1)项目名称:****区荣山镇李家碥一矿扩建工程项目
2)建设单位:****
3)建设性质:改扩建
4)建设规模:15万吨/年
5)建设地点:**区荣山镇田湾村
6)工程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为3796.79万元
7)资金来源:建设单位自筹
矿山改扩建后由1~8号拐点圈闭,走向长约930m,倾斜宽约1800m,面积1.67km2,开采标高为+1200m~+850m,开采煤层为Y2、Y4、Y5。
项目主要建设工程内容按: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办公及生活设施、仓储及其他分列于表1-1。
表1-1 李家碥一矿项目组成表
工程分类 | 项 目 组 成 | 用途 | 主要建设内容 | 与原矿山依托关系 | ||
主体工程 | 硐口工程 | 主平硐 | 担负矿井的进风、煤炭的运输任务及管线敷设通道。 | 井口标高+1002.687m,改造利用矿井PD501探硐,位于井田倾向中部,Y2煤层露头附近缓坡地带。井筒方位角210°,井口标高,井筒长493m(改造利用62m,**431m)。 | 改造利旧**寨探矿硐 | |
副平硐 | 担负矿井的进风、煤炭的运输任务及管线敷设通道 | 井口标高+1069.782m,改造利用矿井PD701探硐,位于井田倾向浅部,Y2煤层露头附近缓坡地带。井筒方位角139°,井筒长130m。 | 改造利旧**寨探矿硐 | |||
回风平硐 | 担负矿井回风及安全出口任务 | 井口标高为+1100m,位于副平硐东侧Y4煤层露头附近缓坡地带。井筒方位角166°,井筒长50m。 | ** | |||
排水平硐 | 担负矿井专用排水巷任务 | 井口标高+897.74m,改造利用矿井原主平硐,位于井田倾向深部,Y5煤层露头附近缓坡地带。井筒方位角197°,井筒长221m。 | 改造原李家碥一矿主平硐 | |||
巷道工程 | 水平运输大巷 | 采区主要运输巷道 | +1070m水平运输大巷长420m,+1033m水平运输大巷厂590m;+1100mY5煤层运输巷长300m,锚喷支护。 | 部分改造利旧,部分** | ||
水平回风大巷 | 采区主要回风巷道 | +1100m水平回风大巷长300m,锚喷支护。 | ** | |||
排水巷 | 采区主要排水巷道 | +900m排水巷748m,锚喷支护。 | 改造利旧 | |||
车场硐室 | 消防材料库 | +1070m水平运输大巷中靠近副平硐井底车场布置,井下消防材料库硐室尺寸长×宽×高(20m×3.5m×3.6m) | 改造利旧 | |||
煤仓 | 位于副平硐井底车场附近,下接主平硐井底车场。按照小型煤仓设计,为垂直式,直径4m,煤仓直径与高比取1:4,仓下口采用双曲线形,容量100t左右。 | ** | ||||
一带区变电所 | 位于集中上山上部车场,独立通风,穿层布置在砂岩中。长度45m,宽度4.5m,高度3.1m,砌碹支护厚度300mm。 | ** | ||||
绞车房 | 位于集中上山上部车场,布置在Y5煤层顶板厚层砂岩中。长度7.7m,宽度5.7m,高度4.1m,砌碹支护厚度400mm。 | ** | ||||
避难硐室 | +1070m水平运输大巷内,硐室尺寸长×宽×高(30m×3.5m×3.6m),容纳人数80人 | ** | ||||
中央变电所 | +1003m水平运输大巷旁,全长为45m(其中:高低压配电室长度25m,变压器室长度20m),宽度4.5m,高度3.1m。砌碹支护厚度300mm。 | ** | ||||
辅助 工程 | ****广场 | 变电所 | **供电 | +1100m,10/0.4kV,建筑面积180m2 | ** | |
充电房 | 机车充电 | 占地及建筑面积50 m2,用于防爆特殊型蓄电池式电机车充电 | ** | |||
压风机房 | 主平硐送风 | 占地及建筑面积175.02 m2 | ** | |||
****广场 | 机修车间 | 承担矿井机电设备日常检修和维护 | ****广场内,占地面积251.1m2。原则上不生产配件,检修所需配件一般外购或外委解决 | ** | ||
木材加工房 | 矿井房建维修木材加工 | 占地及建筑面积60m2,配备有圆锯机、开齿机各1台 | ** | |||
消防材料库 | 存放消防等器材 | 占地及建筑面积189 m2 | ** | |||
回风平硐 | 通风机房 | 矿井通风 | 占地及建筑面积41.56 m2 | ** | ||
地面炸药库 | 存储炸药、雷管 | 占地及建筑面积66.07 m2,砖混结构,主平硐东北面100m | ** | |||
公用 工程 | 锅炉房 | 供热 | 180m2,新购置10吨位锅炉1台:CLSG0.47-85/60-AIII | ** | ||
副平硐高位贮水池 | 工业广场生产、生活及消防 | 池底标高+1105m,容积300m3 | ** | |||
回风平硐高位水池 | 井下消防、洒水降尘 | 池底标高+1150m,容积300m3 | ** | |||
环保工程 | ****处理站 | 处理矿井涌水 | 型号为KYWS-M-100的含煤废水处理回收利用装置,处理能力100m3/h | ** | ||
化粪池 | 处理场地及生活污水 |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能力为50m3/d | ** | |||
遗留矸石 | 生态恢复 | 覆土固土、进行植被恢复,设置截排洪沟、修筑挡墙 | 整改 | |||
办公及生活设施 | 综合办公楼 | 办公、会议、宣传等 | ****广场,建筑面积为965.65m2 | ** | ||
宿舍及食堂 | 住宿、餐饮 | 单身宿舍建筑面积为1174.92m2,食 ****餐厅、厨房、库房等) 223.26m2 | ** | |||
井口综合楼 | 浴室、调度、检测等 | 建筑面积为843m2:井口浴室504 m2,矿灯房(使用KL4LM(A)型矿灯)和自救器室148 m2,进口急救站、通讯及调度室、监测监控室等570 m2 | ** | |||
仓储及其他 | 储煤场 | 原煤临时堆放 | 标高+997m,容量3000t | ** | ||
矸石转运场 | 转运矸石 | 副平硐附近约100m处,排矸场面积约6500m2,可容纳86000m3白矸,服务年限9a。本环评要求矸石一周内必须转运,服务期结束后复垦 | ** | |||
绿化 | 对工业场地四周绿化 | 绿化树种以及吸声滞尘效果较好的常绿阔叶树为主,绿化率为20% | 增加 |
表1-2 项目技改扩能方式及前后变化一览表
序号 | 名 称 | 单位 | 该项目(技改扩能后) | 扩建项目以前 | |
1 |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 万t/a | 15 | 3 | |
2 | 矿井服务年限 | a | 8.6 | 7.36 | |
3 | 矿井工作制度 | 年工作天数 | 天 | 330 | 300 |
日工作班数 | 班 | 3 | 1 | ||
4 | 储量 | 地质储量 | kt | 2552 | 303 |
设计可采储量 | kt | 1806.7 | 264.85 | ||
5 | 井田范围 | Km2 | 1.67 | 0.1863 | |
6 | 开采标高 | m | +1200~+850 | +950~+850 | |
7 | 开采煤层 | Y2、Y4、Y5 | Y5 | ||
8 | 开拓方式 | 平硐开拓 | 平硐开拓 | ||
9 | 主要井筒类型 | +1002.687m主平硐、+1069.782m副平硐、+1100m回风平硐、+897.74m排水平硐 | +897.74m主平硐+940m副平硐+970m回风平硐 | ||
10 | 采煤方式 | 倾斜长壁采煤法,高档普采采煤工艺 | 倾斜长壁采煤法,放炮落煤 | ||
11 | 采煤机械化装备 | MG100/240-BW型极薄煤层双滚筒采煤机割煤 | 电煤钻和凿岩机打眼放炮落煤 | ||
12 | 工作面支护 | 单体液压支柱 配备铰接顶梁 | 金属或木材支架支护,少量砌碹 | ||
13 | 投产水平数 | 个 | 2 | 1 | |
14 | 达产时回采工作面个数及长度 | 个/m | 1/2×80 | 1/80 | |
15 | 回采工作面年推进度 | m | 633.6 | 352 | |
16 | 采煤工作面/掘近工作面 | 个/个 | 1/3 | 1/1 | |
17 | 井巷工作面长度 | m | 7296 | 1871 | |
18 | 井下大巷运输 | CTY5/6GB防爆特殊型蓄电池式电机车牵引1t固定箱式矿车 | 轻轨人力推车 | ||
19 | 通风方式 | 分列式、机械抽出 | 分列式、机械抽出 | ||
20 | 通风机型号及台数 | 型号/台 | FBCZ—6—№18C /2 | YBF-NO:15/2 | |
21 | 压风系统 | 3台,两用一备 | 2台,一用一备 | ||
22 | 人员定位系统 | 设置KJ151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 无 | ||
24 |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 设置避难硐室及相关设施 | 无 | ||
25 | 井下供水系统 | 生产、消防、洒水、供水施救 | 生产、消防、洒水 | ||
26 | 地面储煤场 | T | 半封闭,容量3000 | 露天,容量500 | |
27 | 煤矸石处置方式 | 充填后剩余外运制砖 | 倾倒堆方、填充 | ||
28 | 矿井水处理方式 | 混凝处理后回用 | 自然排放 | ||
29 | 供电 | 双回路 | 单回路 | ||
30 | 工作面回采率 | % | 97 | 85 | |
31 | 职工在籍总人数 | 人 | 421(出勤人数339人) | 100 |
矿井设计为双回路供电,一回电源引自**市**区大石35/10KV变电站,电压10kV,采用LGJ-50型钢芯铝绞线,架线距离5km;另一回电源引自喻家碥35/10kV变电站,电压10kV,采用LGJ-50型钢芯铝绞线,架线距离2.5km。
矿井属非供暖区,使用常温开水锅炉,仅提供开水及洗浴用水。项目购置热水锅炉(型号CLSG0.47-85/60-AⅢ)及与锅炉配套的****锅炉厂家配套提供(包括除尘设备、烟囱),锅炉热水量10t/h。锅炉烟气经除尘后,采用30m高的烟囱排放。锅炉燃用本矿井Y4煤,平均硫分0.74%,平均灰分为21.21%。
根据矿方提供资料,工业场地附近有山泉水,距**约200m距离,其水质较好,水量充足,可作为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消防等用水的水源使用。
受煤→原煤储存→装运→矸石转运。
本项目不**公路,在现有基础上适当加以改造,以满足汽车运输的需要。原煤及矸石出井后采用轨道机车直接运至原煤转运场,采用转载机上料,汽车运输出售。
该矿井设计规模为150kt/a,330d/a工作制计算(与矿井生产工作制一致),每天外运煤约456t。运输不均匀系数按1.3计算,最大外运量为593t/d。
本区内 Y5煤层为中等水分中灰中硫低磷高热值1/3焦煤,Y4煤层为中等水分中灰低硫低磷高热值1/3焦煤,Y2煤层为中等水分低灰高硫低磷特高热值1/3焦煤。系良好的炼焦配煤,如经洗选加工,精煤可作为炼焦配煤、混煤可作为普通工业用煤和民用煤。
根据业主意见,矿井不对原煤进行加工,原煤直接销售至附近洗选厂。
本项目属于改扩建,设计生产能力为150kt/a;矿井不含淘汰类设备;矿井开采的Y5煤层硫分为1.39%(中硫煤)、Y4煤层硫分为0.74%(低硫煤)、Y2煤层硫分为3.07%(高硫煤),矿井将高硫煤****煤厂,不外销其他单位及个人,确保Y2煤层经过洗选降低硫分并达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后流入市场。
因此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中淘汰类项目、限制类项目,同时根据《促进产业结构暂行规定》,本项目属于允许类。
李家碥一矿矸石(综合利用率100%)、废水均进行了综合利用,矿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采用高档普采采煤工艺,选用DWX12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采煤工作面运输巷选用SSJ650/2×22型可伸缩胶带输送机。设计有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进行防尘处理,污水处理达标后部分回用,矸石进行综合利用,满足《煤炭产业政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与“加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应对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一致。
同时,矿井将高硫煤****煤厂,不外销其他单位及个人,确保Y2煤层经过洗选降低硫分并达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后流入市场,满足“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政策”文件中的相关规定的。
因此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
项目建设规模为15万t/a****煤矿,另外进行了井下水综合利用、矸石利用等相关设计,可见,李家碥一矿建设符合《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李家碥一矿按照“**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坑**生态化”的“五化”标准建设矿山,项目区域为允许开采区;李家碥一矿工作面回采率97%、带区回采率93.43%、矿井82.89%,平均回采率91.1%;李家碥一矿矸石利用率100%、矿业用水循环利用率90%,与**省矿产**总体规划(2008-2015年)、**市矿产**总体规划(2008~2015年)是相符的,同时也符合**省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根据本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本项目排污受纳水体各监测因子均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评价区内的SO2、NO2、TSP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
评价区内昼间、夜间噪声值现状监测点工业场地场界、风井场地场界昼间、夜间噪声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
表2-1 原工程环境问题
序号 | 产污环节 | 基本情况 | |
1 | 废水 | 矿井排水 | 矿井水仅经沉淀处理,不能达标排放 |
2 | 固废 | 矸石系统 | 遗留煤矸石处无截排洪沟、无挡墙、无固土措施 |
3 | 生态 | 整个开采过程 | 矸石占地及部分植被破坏,部分水土流失 |
表2-2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览表
环境要素 | 评价范围 |
生态环境 | 井田范围内及向外扩展500m区域内。 |
地表水 | 本项目不外排废水,**范围内无地表水体,相关地表水体为**西南侧825m的寺沟河,向西南流经8km汇入南河。评价范围为最近寺沟河上游500m至汇入南河河段。 |
地下水 | 井田范围内及向外扩展500m区域内,隧洞两侧200m范围,重点关注评价范围内含水层。 |
声环境 | 主平硐、回风平硐工业场地场界外200m范围内,**公路两侧200m范围内;原煤、煤矸石堆场场界外200m范围内。 |
环境空气 | 以****中心边长为5×5km矩形范围内 |
环境风险 | 以****中心的3×3km2范围 |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1)矿井水
根据开发利用方案,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预计矿井涌水量为:Q正=5m3/d,Q最大=10m3/d。
在标高+897.74m排水平硐出口**矿井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20m3/d,采用“混凝沉淀”处理工艺,处理后回用于井下和地面防尘。
(2)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废水
矿井办公生活设置主要布置在+1069.782m副平硐工业场地,生活污水主要有食堂污水、澡堂污水、洗衣废水、职工生活污水、宿舍用水等,用水量53.13m3/d,生活污水产生量45.16m3/d,污染因子主要为COD、BOD、SS、氨氮,浓度分别为COD 300mg/L、BOD 200mg/L、SS 300mg/L、氨氮30mg/l。机修废水产生量1.93m3/d,主要污染因子为石油类和SS,机修废水和食堂污水进行隔油预处理后,与澡堂废水、洗衣废水一起经化粪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后排入用于周边农林灌溉。
(3)堆煤场及装车场地周边冲刷水
雨季雨水冲刷堆煤场周边及装车场地,将产生高SS废水,环评提出对工业场地地面进行硬化处理,并在堆煤场和装车场地周边设置导流沟和沉淀池,把冲刷水送至矿井水处理设施处理。
(1)工业场地扬尘
煤和矸石的倾倒、装卸等易产生扬尘,工业场地主要为泥结石地面,易产生扰动扬尘和风蚀扬尘。煤和矸石倾倒及转载过程中采用洒水降尘措施;强化工业场区绿化措施。在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工业场界粉尘能够控制在1.0mg/Nm3以下。
(2)锅炉烟气
****煤矿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CLSG0.47-85/60-AⅢ型热水锅炉,该锅炉设计热水量10t/h,耗煤300t/a,使用本矿Y4低硫煤,平均硫分0.74%,平均灰分为21.21%,锅炉风机量2500m3/h,锅炉自带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8%。计算结果可知,锅炉烟尘18.18t/a,SO23.55t/a。锅炉风机量2500m3/h,烟尘及SO2产生浓度分别为3673mg/m3、717mg/m3;经锅炉设备自带旋风除尘措施后,烟尘及SO2产生浓度分别为73.46mg/m3、717mg/m3,年排放量锅炉烟尘0.36t/a,SO23.55t/a。
(3)煤矿瓦斯
****煤矿为低瓦斯矿井,由于回风排气中瓦斯浓度和粉尘浓度均较低,直接排放一般不会对场地周边植被造成直接危害,对环境影响较小,满足《****煤矿瓦斯)排放标准(暂行)》(GB21522-2008)要求。
3.1.3噪声
主井工业场地高噪声设备较多,压风机采取机座减振、设置隔声间和进风口消声的综合防治措施;锯木机、机修设备设置隔声间,安装隔声门窗,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夜间严禁工作,并尽量减少其他休息时间作业。
风井场地封闭风门,安装低噪声轴流式风机,配套布置消声器、扩散塔,并在场地周边建设实体围墙。**主要设备噪声源强见表3-1。
表3-1 设备噪声源强一览表
场地 | 设备名称 | 噪声值dB(A) | 噪声源特征 | 备注 |
+1002.687m主井场地 | 机修设备 | 90 | 间断 | 昼间 |
坑木加工电锯 | 95 | 间断 | 昼间 | |
空压机 | 95 | 连续 | 全天 | |
+1100m回风平硐场地 | 通风机 | 95 | 连续 | 全天 |
载重汽车 | 85(5m) | 间断 | 昼间 |
另外交通运输噪声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加强对装载车辆、运输车辆的管理,环境质量将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该煤矿固体废物主要有煤矸石、锅炉灰渣和生活垃圾。
(1)煤矸石
矸石产生量约2.25万t/a,其中约20%用于充填井下采空区,出井矸石量约1.8万t/a,出井矸石由矸石运输轨道输送到副平硐工业场地南面临时矸石场堆放,****砖厂用于制砖。
(2)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以人员(339人)0.3千克/天﹒人算,产生量为101.7kg/d,33.56t/a,在工业场地设集中垃圾收集点,由**人员运往荣山镇环卫部门指定的堆放点,统一处置。
(3)锅炉灰渣
锅炉灰渣用于工业场地平整和**道路维护,剩余部分堆放在临时矸石场。
(4)煤岩粉
矿井水经沉淀池处理产生的煤岩粉掺入原煤外卖。
本次整合扩建中,针对原有环境问题所采取的“以新带老”环保措施主要有:
(1)项目将原**寨探矿硐改造为主平硐、副平硐,原李家碥一矿主平硐改造为排水平硐,**回风平硐。原李家****广场的煤场、机修设施、坑木加工、井口房等生产设施不再利用,已拆除,环评要求对拆除的场地进行整治,清理遗留煤矸石,进行生态恢复。
(2)对原李家碥一矿风井工业场地采取的措施主要为:封闭井筒,拆除风机房,迹地进行绿化。。
(3)修建矿井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设置工业场地雨水收集沉淀池,完善雨污分流。
矿井涌水经絮凝沉淀后回用;食堂废水经隔油沉渣池预处理后与日常生活及洗浴废水一起经生化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后农林灌溉。
(4)供热采用环保达标的燃煤锅炉,燃用Y4煤层低硫煤,燃煤中添加石灰作为固硫剂,减轻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5)清理工业场地内散落的生活垃圾。
(6)风井场地内采取完善的噪声防治措施,封闭风门,安装轴流式风机,配套消声器、扩散塔。
(7)矸石用于制砖,减少矸石排放。
(1)施工期:
项目建设新增主平硐工业场地、副平硐工业场地,开挖地表使原有植被受到破坏,扰动了原地表,增大了土壤侵蚀模数,使水土流失加剧,且施工中挖方与弃方将引起新的水土流失,从而加剧水土流失。工程施工过程的生态保护措施主要是加强建设期管护、尽量减小因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措施结合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进行。同时建设期应对矿井存在的原有生态问题进行整治。
(2)营运期:
根据预测,地表移动变形不会改变井田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类型,发生裂缝和滑坡的可能性较小;****煤矿开采后,采矿对地表建(构)筑物损坏等级为I~Ⅱ,为轻微损坏~轻度损坏,结构处理为简单维修~小修;矿山开采对井田范围内的乡村公路影响不大。
**内的地表水不会发生漏失,**内无大的地表水体,**西南侧825m的寺沟河,向西南流经8km汇入南河;采煤对其影响很小。
本区不属顶板裂隙含水的充水矿床,而且含水层厚度不大,采动影响不会使矿井涌水量增大明显;同时开采煤层**大部分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区内可采煤层出露地表,浅部煤层**开采产生的导水裂隙带可能沟通地表,大气降水是矿井涌水的主要原因。随着矿业活动的进行,区内将造成局部疏干区。故本评价认为,本矿开采对地下水影响不明显。
拟建项目对井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格局、林业、动植物、农业的影响均不大。
施工场地利用旱厕,厕所粪便集中收集后用作附近农田的农肥,不外排;生活污水应设化粪池进行处理后用作农田灌溉,施工废水产生量少,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井下巷道施工产生的井下水,采用临时的沉淀设施沉淀后回用到巷道施工用水。 排水平****处理站、副平硐优先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运营期废水主要是矿井水及生活污水。拟在+1069.782m副平硐工业场地**60m3/d污水处理设施;+897.74m排水平硐出口**矿井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20m3/d,采用“混凝沉淀”处理工艺,处理后回用于井下和地面防尘。
本项目生产、生活废水均得到综合利用,不会改变地表水体功能。
****广场施工开挖土石方易产生扬尘,废土及建筑材料堆放也会有部分扬尘产生。地面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区和临时弃土场定期洒水防尘;使用的水泥和其它细颗粒散装原料贮存于库房内或密闭存放;地面工程完成后及时对弃土回填,并对地面进行绿化。
生产期间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各生产阶段产生的粉尘。主要的大气保护措施有:生产过程采用湿式作业,出井煤炭、矸石在运输过程中注意洒水,强化工业场地绿化措施。临时矸石场、储煤场及工业场地内设置喷水系统,经常洒水防尘。
粉尘的影响主要是工业场地以及临时矸石堆场附近,矿山居民点离工业场地和临时矸石场都有一定距离,对附近居民影响小。
施工期噪声源主要为挖掘机、推土机、混凝土振捣器、混凝土搅拌机等设备噪声以及风井场地风机噪声,噪声源82-90分贝。按昼间70 dB(A)、夜间55 dB(A)进行评价,25m范围内设备噪声将超过《****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由于夜间场地不施工,因此不会造成噪声超标。居民点分布在施工场界外150m,因此噪声对环境影响较小,不会造成施工噪声扰民。整合扩建期内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避免夜间施工。
营运期噪声源主要为通风机95dB(A)、坑木加工电锯、机修车间85~90dB(A)、压风机、运输车辆噪声等,主井工业场地和风井场地各厂界昼夜间噪声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要求,不会造成噪声扰民。
施工期:根据类比分析,巷道掘进矸石和煤矸石属第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根据工程分析,掘进矸石产生量约2.25万m3,工业场地挖方大于填方,填方不足采用掘进矸石填补。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0kg/d。
根据土石方平衡分析,掘进矸石用于工****砖厂制砖,无施工弃渣,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建设期固体废物经妥善处置后,对环境影响小。
营运期:****砖厂制砖。主井工业场地内设临时矸石堆放场用于中转,临时堆放场设地表截洪沟、挡矸墙和在四周修排水沟,减少矸石淋溶液对矸石的影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处理站污泥与生活垃圾一同处理。井下水污泥用于制砖。
拟建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环境风险事故主要有煤矸石堆场溃坝。主井场地临时矸石堆放场仅作为中转,不设永久性堆放场,且能及时做到综合利用,因此根据预测分析,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后,发生环境风险事故的可能性小。
本项目达产时总投资约为3796.79万元,环保投资占本次整合扩建总投资的3%。
本工程为达到本区环境目标要求,采取了必要的环保工程和生态工程,投入较大的环保费用,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有直接效益,但更多的是间接效益和社会效益。
要求煤矿根据环保管理要求制订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安全责任制及安全操作规程》、《岗位经济责任制考核表》、《操作规程》等。
要求对污染治理设施的操作工在上岗前均应通过专业知识培训,对必须掌握的技能进行应知应会考试。配备环保专(兼)职人员3人,其中环保管理员1名,污染治理操作工2名(兼化验、监测)。
****总局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本项目公众参与采取问卷调查和网上公示与矿井所在地现场公示相结合两种方式进行。
(1)第一次信息公示
时间:2013年5月16日,建设单位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日内,向公众进行公告。
内容: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工作内容等。
方式:采用网上公示的方式进行。采用现场公示的方式,公示时间2013年5月16日- 5月30日
目前,该项工作已完成,公示期间环评单位和业主单位未收到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反对意见。
(2)第二次信息公示
采用在项目****广场公示栏和网上公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公示内容包括:
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概述;
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信息反馈方式等。
公示时间为自公布之日起15个工作日。
(1)调查方法
具体方法是针对项目特点制成公众参与调查表,以便于反馈信息的汇总。对所收回的有效调查表采用计算机和人工结合的方法综合整理,并进行表格化处理。最后在报告书编制阶段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评估。
(2)调查结果统计
调查表共发放25份个人调查表,收回24份,回收率96%,回收的调查表均有效;根据对回收调查表统计,被调查人员结构情况见表17.2-2。
(3)结果统计分析
①参与群众性质分析
接受本次公众参与调查的对象均为矿井附近的居民,包括环评中确定的环境敏感点的居民。本次调查的对象中包含了各个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人,被调查的公众均具有初等及以上教育程度,具有相应的分析、判断能力。
②结果分析
由统计结果表可以看出,100%受访个人和单位赞同本工程的建设,无反对意见,公众认为项目的建设是有必要的,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经济影响总体上认为利大于弊,绝大多数公众认为工程建设对本地经济有利影响大和有利影响中,能增加就业机会,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以不利影响小可以接受为主,有利于本地经济的发展。
表4-1 项目调查人员组成表
性别 | 年龄 | 文化程度 | 职业 | |||||
男 | 女 | 16-40 | 40-70 | 初等教育 | 中等教育 | 高等教育 | 农民 | |
人数(人) | 16 | 8 | 7 | 17 | 18 | 6 | 0 | 24 |
比例(%) | 67 | 33 | 29 | 71 | 75 | 25 | 0 | 100.0 |
公众个人对本次工程建设的意见统计见表2-2。
表4-2 公众参与调查统计结果
问 题 | 回 答 |
你对周围环境是否满意 | 满意(19人,79%) ;基本满意(5人,21%) ;不满意(0人,0%) |
本项目的建设对你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 | 有正影响(0人,0%);有负影响(0人,0%) ;有负影响,能接受(7人,29%);无影响(17人,71%) |
本项目建设对发展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 有正影响(20人,83%);有负影响(0人,0%) ;有负影响,能接受(0人,0%);无影响(4人,17%) |
您认为本项目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废水(5人,21%) ;废气(1人,4%)噪声(1人,4%);固体废物(12人,50%)生态环境(5,21%) |
本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一般可接受(21人,87.5%) ;较严重(0人,0%);很严重(0人,0%);不清楚(3人,12.5%) |
你对本项目建设的态度 | 支持(21人,87.5%) 反对(0人) 不关心(3人,12.5%) |
你对本项目建设的态度 | 无 |
公众意见调查查表 编号
项目名称 | ******区荣山镇李家碥一矿扩建工程项目 |
项目基 本情况 | ****区荣山镇李家碥一矿属改扩建矿井,生产规模由6万吨/а调整为15万吨/а。 根据四****委员会川经煤炭函[2012]341号,****区荣山镇李家碥一矿属于改扩建,采用平硐开采,开采标高为+1200m~+850m,开采煤层为Y2、Y4、Y5。矿井设计可采储量2115.39kt,**范围面积为1.67km2,矿山服务年限11.8年。 本工程静态投资3796.79万元。****广场及配套建设辅助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及办公楼等办公生活设施。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符合当地规划,项目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
项目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