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2025年3月20日拟对辐射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丘陵220kV变电站110kV配套工程辐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3月20日—2025年3月26日。
电话:0831-****327。
联系地址:**市赵场街道****路东段109****环境局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科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项目 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 | 项目概况 |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丘陵220kV变电站110kV配套工程 | **市**区、**区、三江新区等境内 | ****公司****公司 | **环川盛达****公司 | 总投资5665万元,环保投资44万元,占总投资比例为0.78%。主要建设内容包括:①叙南110kV变电站110kV间隔完善工程;②九都、春雨110kV变电站保护完善工程;③丘陵220kV变电站保护完善工程;④**~**改接春雨再π入丘陵110kV线路工程;⑤城南~叙南改接丘陵110kV线路工程;⑥叙南~九都T接丘陵110kV线路工程。 | 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气 ①施工前须制定控制工地扬尘方案,施工期间接受城管部门的监督检查,采取有效防尘措施。②施工工艺要求:砂石骨料加工在施工工艺上尽量采用湿法破碎的低尘工艺,施工场地在非雨天时适时洒水,最大程度地减少粉尘污染。③风速四级以上易产生扬尘时,建议施工单位应暂停土方开挖,采取覆盖堆料、湿润等措施,有效减少扬尘污染。④及时清运施工废弃物,暂时不能清运的应采取覆盖等措施,工程完毕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⑤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喷淋、冲洗等防尘降尘设施,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现场出入口进行硬化。⑥施工结束后,对裸露地面进行绿化,减少扬尘的产生量和预防水土流失。 (二)废水 线路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就近利用民房既有设施收集处理,间隔扩建工程施工人****电站既有设施收集处理;施工期间产生的少量场地、设备冲洗水利用施工场地设置的沉淀池处理后循环利用,不外排。 (三)噪声 选用低噪施工设备,并采取有效的减振、隔声等措施;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进行施工总平布置,将主要高噪声作业点置于远离敏感目标一侧,充分利用施工场地的距离衰减作用缓解噪声影响,确保施工噪声场界处实现达标排放;文明施工,在装卸、搬运钢管、模板等时严禁抛掷;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活动集中在昼间进行;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及时间,尽量绕开声环境敏感点,途经敏感点时控制车速、减少鸣笛。 (四)固体废物 铁塔基础开挖产生的少量余方,在塔基占地范围内堆平并压实,可实现挖填平衡,不设置弃土场。生活垃圾:施工期间利用附近居民的原有设施收集后清运至沿线村镇的垃圾中转站,不随意丢弃。 (五)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限定施工作业范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施工临时占地避让植被密集区域;临时占地施工前采取表土剥离、加强表土堆存防护及管理,施工过程采取绿色工艺、合理选择塔基基础,施工结束后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功能恢复;避让密集林区。 二、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 (一)生态环境 1、植物措施:营运期仅对线路走廊内不满足净距要求的树木进行削枝,不砍伐。通过禁止维护人员引入外来物种,可避免人为引入外来物种对本土植物造成威胁。 2、动物措施:维护人员在运营期维护时尽量不影响常见动物和人工饲养家禽的正常活动。 (二)噪声 (1)线路选择时已尽可能避开敏感点,减轻了对沿线居民的影响。 (2)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降低了线路的电晕放电噪声。 (三)电磁环境 (1)本项目110kV输电线路导线为钢芯铝绞线,部分同塔双回架设段线路导线采取逆相序排列,以降低线下电磁环境影响。 (2)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降低线路的电晕。 (3)线路选择时已尽可能避开敏感点,在与其他电力线、通信线、公路等交叉跨越时应严格按规范要求留有净空距离。 (4)110kV输电线路在通过非居民区、居民区时导线对地高度分别不低于6.0m和7.0m。 (5)运营期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电磁环境知识的培训,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附近居民有关高电压知识和环保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